
企業名(ming)稱:山東(dong)卓怡家具(ju)有(you)限公司
聯系人:靳經理
手(shou)機:
電(dian)話:0531-8570-0505
郵箱:
網址:btjhjs.cn
傳真:0531-8570-9191
地址:山(shan)東省濟南(nan)市天橋(qiao)區鑫茂(mao)科技(ji)城工業園區17號
不(bu)管是(shi)家(jia)具(ju)生(sheng)產企(qi)業還是(shi)家(jia)具(ju)經(jing)銷(xiao)(xiao)商,原材料(liao)價格波(bo)動都是(shi)一個(ge)頭疼不(bu)已(yi)的問題。尤(you)其(qi)是(shi)對于(yu)經(jing)銷(xiao)(xiao)商而(er)言(yan),上(shang)游成本(ben)的提高,最(zui)終(zhong)肯(ken)定都會造成終(zhong)端(duan)產品價格的波(bo)動。從(cong)家(jia)具(ju)經(jing)銷(xiao)(xiao)商來看,當前因為原材料(liao)價格的上(shang)漲(zhang),其(qi)面對的問題要比以(yi)往更(geng)加復雜。
從經銷商的反饋來看,“原材料價格上漲肯定會對市場造成影響,但具體多少,還要看其他方面。”
一、 原材料價格上漲很難直接傳導至終端
對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終端價格的影響,經銷商的觀點基本一致,那就是“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很難直接傳導到終端”。
一位實木家具經銷商的觀點很有代表性,在他看來,這些年來伴隨著市場競爭,家具市場運轉已日趨完善,同時家具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。這就意味著,包括原材料在內的生產成本提高,不可能馬上傳導至終端價格上,那些規模企業更是如此。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,主要源于以下三點原因:
第一,不管是實木家具企業還是軟體家具企業,都會進行原材料儲備,周期有20天、30天甚至是更長時間,因此即便是原材料價格上漲,也會存在一個緩沖周期。
第二,多數企業在與經銷商簽訂代理合同的時候,其實都有常規提價的條款——通常情況下,企業每年的產品出廠價可提高10%左右。提價的部分,多是用于緩沖包括原材料在內的生產成本的上升。
當然,家具行業也曾出現過經銷商與企業簽訂合同之后,企業以原材料價格上漲為由,大幅提價的情況,但這畢竟屬于少數。
第三,即使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驟然波動,迫使企業需要臨時提高出廠價格,多數企業也會觀望競爭對手。
如果不是行業領頭羊,企業貿然提高產品出廠價,不僅會降低產品在終端市場的競爭力,而且還容易擾亂現有的經銷商體系。對于多數家具企業而言,經銷商體系的穩定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,因此價格體系的穩定至關重要。
二、包括原材料在內的生產成本的上漲,會對終端市場造成沖擊嗎?
答案是肯定的,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厲害,這里需要提及一個特例,前些年紅木家具市場的熱潮,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終端市場價格水漲船高,這種漲勢甚至能夠帶動終端市場的銷售。對于其他細分家具市場而言,雖然原材料價格上漲很難取得這樣的效果,但其對于終端市場的沖擊也往往有限。
在經銷商看來,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,是因為“只要是行業集體提價,市場對價格的敏感度就會下降”。
經銷商的解釋是,家具畢竟是耐用消費品,即便是床墊產品,其更新周期一般都在3年以上。這就意味著,消費者對于家具價格的敏感度有限。
不過,對于原材料價格上漲,同類市場的反應也很重要。如果是集體提價,那還好解決,如果只是個別廠家提價,那么經銷商壓力就大了。“消費者不可能拿當前的產品價格和5年前的產品價格對比,但一定會拿現在的產品價格和幾個同類產品價格進行對比。”
三、相比較傳統的渠道,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,經銷商更擔心受電商渠道沖擊
四、 最近的雙十一再次引爆消費熱潮,其已經成為了整個消費市場的“狂歡節”,而從最近幾年來看,家具行業也開始深度參與其中。單日銷售量過億的家具企業頻頻出現,更有傳統家具品牌結合線上、線下活動,共同營銷造勢。
回看早些年互聯網領域的家具品牌,多是由“雜牌軍”組成,在不少家具經銷商看來,還不足為懼,畢竟有品牌差異化,可以消除價格懸殊帶來的影響。
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家具品牌“觸網”,因為原材料成本變化帶來的價格體系問題就開始顯露出來。
較早前,不少傳統家具品牌針對電商渠道都是持嚴厲打壓態度,但是隨著線上市場的不斷擴容,企業的管控已經明顯放松。即使如此,只要原材料價格漲幅帶來的價格波動維持在一個合理區間,線下的競爭力仍存。
例如,同樣的品牌,同樣的款式,門店報價8000元,網上報價可能是6500-7000元,消費者權衡之下,考慮到送貨、安裝以及售后因素,可能還是會選擇門店消費。
但是如果原材料價格漲幅超過一定限度,雖然線上、線下都會選擇提價,兩者價格差距肯定會越來越大,當這種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后,消費者線上消費的意愿就會增加。這也就意味著,因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,經銷商雖然沒有被傳統渠道的競爭對手打敗,卻依然會輸給電商渠道。